簡介
本書為褚士瑩轉型力作,自稱:「寫作多年來第一次寫這麼多自己」。
他從小的夢想是當農夫,可是台灣對教育的重視,卻讓他不得不走向成為一個對自己的生命沒有熱情的知識分子的道路。
就他而言,旅行只是美好人生的第一步;透過旅行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後,決定怎麼為自己的人生踏出第二步,才是重要的。而他的第二步,就一腳踏進了NGO,並藉此得以實現內心對自然、農事的回歸。
但,這一步並非一帆風順。
在這個每個人都想當專家、成為權威的時代,他發現在農業中,重視人竟然比技術更重要!一個完全不懂農事的城市人,要怎麼用農業,去感動語言、文化都完全不同的農人?心理學中傾聽的技巧,要怎麼用在傾聽大自然,然後知道如何幫助土地發揮力量?一旦有了一點成果以後,又要如何藉著公益旅行,去感動原本不在乎的人?這些都是學校沒有教的事。
更糟的是,他發現過往學習的知識,不但不是助力,甚至成為阻擋他看清前方道路的阻力,於是他開始Unlearning──拋棄所學知識與舊有習慣,以成為一個接近自己所喜歡的人為目標,停止跟其他人的競爭與比較,讓自己透過從事NGO的工作,重新回到當一個農夫的夢想道路上……
在緬甸的有機農場,他終於像學會後空翻那樣,做了一個人生很棒的逆轉!
章節
- 推薦序 一位務實的理想主義者的夢田之旅(p.2)
- 作者序 發現美麗新世界(p.6)
- 第一章:我的「龍貓森林」(p.14)
- 六塊錢的意義(p.14)
- 弄曼農場,我的「龍貓森林」(p.16)
- 第二章:我的志願(p.22)
- 我的志願(p.22)
- 旅行只是美好人生的第一步(p.26)
- 謝謝你歧視我(p.29)
- 我愛荷蘭王妃(p.33)
- 第三章:一腳踏進NGO(p.36)
- 一個期限 三個功課(p.36)
- 世界是一間巨大的迪士尼樂園(p.38)
- 白衣天使的天使(p.44)
- 「小親切」與「大好人」(p.52)
- 第四章:學習與迷惑(p.56)
- 沖掉你的廁紙!(p.56)
- 北極電工(p.62)
- Unlearning:拋棄舊習慣比學習更困難(p.72)
- 免費的午餐(p.81)
- 零元的公益(p.86)
- 第五章:農場給我的五堂課(p.96)
- 第一堂課(p.96)
- 第二堂課(p.99)
- 第三堂課(p.102)
- 第四堂課(p.106)
- 第五堂課(p.109)
- 第六章:公益旅行(p.114)
- 鑽石與婚姻(p.114)
- 農場的三天(p.116)
- 理想的公益旅行(p.129)
- 第七章:三個Unlearning的決定(p.136)
- 人比技術重要(p.136)
- 農業也能感動人(p.138)
- 前往以色列(p.141)
- 以色列的有機農業之父(p.143)
- 我們要哪一種農業?(p.147)
- 第八章:人比技術重要!要用農業感動農人!(p.154)
- 米之神的啟示(p.154)
- 米之神拜託祢幫幫忙(p.160)
- 關鍵字:觀察(p.162)
- 我們要種荔枝(p.167)
- 做對的事(p.176)
- 感動原本不在乎的人(p.181)
- 第九章:傾聽的力量(p.184)
- 因為所有的答案都在身邊(p.184)
- 稻鴨米的古老智慧(p.189)
- 木村秋則的奇蹟蘋果(p.191)
- 自然,我到底該怎麼傾聽你?(p.193)
- 關鍵字:鏡子(p.196)
- 傾聽岩蘭草的聲音(p.198)
- 第十章:美好的未來(p.208)
- 自己的重生(p.208)
- 一個社區的誕生(p.212)
- 開一扇世界的窗口(p.218)
- 當清道夫比當律師快樂?(p.220)
- 附錄:如何變出一場公益旅行?(p.224)
- 陽光下的瞎子(p.224)
- 時間及規模(p.226)
- 我們會看到什麼?(p.227)
- 行程規劃及費用(臺幣)(p.230)
- 如何幫農場實現永續目的?(p.236)
- 團長是關鍵!(p.237)
作者簡介
褚士瑩
一路從埃及開羅AUC大學念到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但其實從小就不愛念書。這輩子從沒去過日月潭,卻被譽為旅行家。寫了四十多本書,但因為害羞,也很少進出版社。十年來從事國際NGO顧問工作,辦公室在紐約和倫敦,卻很少去,而且不愛去大都市,不工作的時候寧可航海。目前是英國Eco Positive環境顧問公司特別顧問、ICS碳顧問公司首席顧問、美國KPC綠色能源公司的亞洲合夥人,但是最喜歡的頭銜是農夫。從二○○三年以來,籌設、管理位於緬甸北部山區面積約三百英畝的有機農場,協助聯合國CDM碳計畫設立盧安達生質能源農場,以及協助美國牧場以動物糞便製造LNG天然氣等,讓他以NGO工作者的角度,一窺美麗新世界的未來。
FB留言
同書類書籍